秦始皇祖坟上演《盗墓笔记》真实版(组图)

这个深达30多米的盗洞,精确直插主墓室。

秦始皇祖坟上演《盗墓笔记》真实版(组图)

这是一号大墓附近的秦东陵墓碑(1月14日摄)。

秦始皇祖坟上演《盗墓笔记》真实版(组图)

追回的文物中,最珍贵的是这件八年造漆木高足豆。

在陕西临潼看守所的铁窗后面,记者见到了秦东陵一号大墓的盗墓贼。问起前不久盗挖秦始皇祖坟的经历,他们警惕而寡言。

入夜,记者探访刚刚被盗的秦东陵,残月在薄云里穿行,枯草在风中作响,光秃的杮树映出张牙舞爪的剪影。借着头灯光亮,一块被耙平的新土依然可辨。这里就是被挖出10层楼深、直通秦始皇先祖墓室的盗洞。

这是一个扑朔迷离的盗墓和反盗墓曲折故事……

专业盗墓者 一个指纹都没留下

早在2010年10月8日,秦东陵文管所所长高海锋就开始警觉了。那天,他例行巡查时在一号大墓顶上发现了一截钢锯条。

秦东陵埋着秦始皇的父亲、母亲、祖父、曾祖父,经考古钻探,一些陪葬坑出土的车马饰物已显现非凡气象,何况主墓。

“去年以来,我的狗被人整死了两三只。”住在大墓附近的文保员说。

10月19日高海锋再次巡查,发现钢锯条不见了,并有新土出现。20日再来,发现了一部对讲机。高海锋心想,坏了,盗墓贼已经得手了。

接到报警,办案人员迅速赶到现场,扒开墓顶的新土,眼前的情景令人震惊:一条近1米见方、30多米长的盗洞,几乎直上直下,精确地打到了主墓室外壁边缘。

盗墓者的专业和老练令人咋舌。在陕西临潼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的物证室里,记者看到了几样形制奇特的工具。

一把铲子,铲头从两侧卷起,呈半筒状。这就是传说中的盗墓利器“洛阳铲”。据说,盗墓老手一铲挖下去,仅凭碰撞的声音和手上的感觉,就能判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。

盗墓者还熟练掌握了现代科技。警方证实,那条巨型盗洞并不像常人想像的,是一锹一铲挖出来的。盗墓者运用了一种“挤压爆破”技术,瞬间一次成形。

被查获的作案工具包括防毒面具、矿灯、电线、氧气瓶、通气软管、鼓风机、对讲机、制氧机、探杆、套筒等。这些东西整整装了几麻袋。

这伙盗墓者专业化的另一个表现是:连一个指纹都没留下。

盗墓者自述 利用高科技设备两次入墓

事实上,从去年夏天起,这伙盗墓贼就开始踩点了。通过公安局的讯问笔录,记者理清了当时的情节

10月17日夜,就在高海锋还对可疑迹象犹豫不决时,盗墓贼老徐发动了汽车。把同伙拉到地方,又掉头回去了。他是这次盗墓的老板,只出钱,不干活。

盗墓现场组织者是老肖。谁放风,谁操作设备,谁下墓,分工明确。午夜时分,洞打通了。小武从电线杆上引来电线,接到鼓风机上,用软管往墓里吹气。20多分钟后,大海戴上安全帽和防毒面具,腰间拴紧绳子,上头由人拽着,慢慢往下放。

也就五六分钟,他突然大叫:“不行!不行!快拉我上去!”绳子急忙回收。大海一出洞就趴在了地上,不住地喘气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

那是这伙盗墓者第一次对秦东陵下手,结局是草草收场。

他们分析,大海难受的原因可能是缺氧。于是去买了新的气泵和管子,第三天夜里又来下手。这一回,瘦小的老肖决定自己下墓。

洞底,是一片沉寂了2000多年的黑暗。

这时,老肖感觉身后有人在拉他。一回头,却空无一物。低头看看,原来是绳子不够长了。

虚惊一场!

解开绳子,他开始磕磕绊绊地往墓室深处走。说不害怕那是瞎话,传说古代帝王陵内常设有机关暗器。

刑警的突破 一只装CT片的塑料袋

案发后,“我们对案发地周边村民密集排查,对每件证物都反复检查,一直没有头绪。”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二处副处长冯炜说,“直到我们发现那个塑料袋。”

10月29日,一位老警察注意到一个团成球状的东西,是个白色塑料袋,沾满了泥巴。把塑料袋摊平,看得出,这是医院用来装CT片子的一个口袋,上面用蓝色圆珠笔写着CT片号和一个刘姓患者的名字。

每个人都立刻意识到了这条线索的价值。

刑侦局二处五大队副大队长杨云荣立刻带队前往医院调查,发现刘某就诊登记写的是咸阳一个县。前往该县,全县叫这个名字的有几十个,无一符合医生提供的体貌特征。

排查范围扩大到全省。同名者有数百人,几经努力,缩小到了十几个。最后发现西安城区有个刘某,各方特征都相当吻合。

刑警发现,刘某恰好有一个临潼的亲戚,而这个亲戚跟文物方面有过联系。但是,进一步排查认定,刘某在临潼的亲戚没有作案时间。

筛查范围扩大到刘某的网友,最后锁定在一个网名“多多发财”的人身上。刘某去过他家,有一次恰好用那个CT袋装东西丢在了那里。

#p#分页标题#e#

11月5日凌晨,“多多发财”在睡梦中被抓获,很快就供认了盗墓罪行。原来,“多多发财”在准备盗墓时,顺手用这个CT袋装些小工具,带到了秦东陵……随即,小武等盗墓贼被抓。专案组又远赴江苏徐州,抓获了老徐等人。

刘某并非案犯,甚至不清楚自己的网友是干什么的;而原以为天衣无缝的盗墓团伙至今也没想明白,警方从哪里找到了突破口。

一伙高度专业的盗墓贼,竟栽在一只廉价的塑料袋里。

艰难的取证 警察冒险再度下墓

被盗文物哪里去了?刑警们搜遍了已知可疑窝点,都没有找到文物踪迹。

老肖的供述是:“墓里什么也没看到,我就拿上来一个木头油灯和几个竹片,也算对人家老板有个交代。”

在刑侦局高军探长眼里,老肖是最难缠的对手。他不仅有专业的盗墓经验,而且上过大学,曾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。

没人晓得一号大墓地下究竟是什么样子。上次考古勘测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,仅弄清了墓室的基本形状。多数意见认为,这里葬的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。专案组决定下墓取证,弄清陵墓和文物被破坏的情况。

警察下墓没有盗墓贼那么简单。要防止对陵墓造成二次破坏,更要保护人身安全。他们先给墓穴换气,一根管子往上抽风,另一根管子往下输氧。11月10日,干警王鑫磊、陕西考古研究院技工小高进了盗洞。

“气味。”小高告诉记者,“刚往下滑了十几米,就有一股诡异的气味直冲鼻腔,霉烂混合着恶臭,回到地面一个多月,那种气味还死死贴在嗓子上……”

王鑫磊戴着全套防护装备在墓里呆了十几分钟,上来就吐了。

更危险的是,墓顶好几个地方已经塌陷,一旦塌方,就是灭顶之灾。

“从他们拍到的录像看,这座墓符合帝王陵‘黄肠题凑’的形制,棺椁外面围着一道或几道木墙。但这次盗墓贼还没有打通木墙,所以没有挖到金玉类文物。”专家分析,盗墓贼把大量作案工具埋在了现场附近,表明他们正准备进一步动作,就被专案组打碎了妄想。

最后的较量 11件文物被悉数追回

抓了盗墓者,却一无所获?刑警们没有轻易接受这样的结果。焦点又对准了老徐、老肖所说的“木头油灯和几个竹片”。

盗墓老板老徐说:“那些玩意儿不值钱。又是死人的东西,放家里不吉利。回徐州的路上我扔黄河里了。”几次交锋,他一直不改口。

刑侦局二处二大队副大队长崔一波觉得,老徐的逻辑说不通:“你为这次盗墓已经花了3万元钱,不管拿到什么东西,说扔就扔了?不吉利,你本身就是盗墓的,还怕什么不吉利?”

最可疑的是“扔黄河里了”。“如果他说扔垃圾堆里了,反倒比较可信。以我多年办案经验,只要犯罪嫌疑人说的是一个死无对证的理由,那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。”

老徐终于败下阵来,坦白:文物藏在徐州一间地下室里。

专案组再赴徐州,将被盗11件文物悉数追回,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,国家三级文件10件。据新华社电

(本文所提人员姓名,除警方和文物人员外,均为化名)
(本文来源:宁波网-宁波晚报 )